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四九凛冽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风力强劲,气温骤降,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大寒的来临,也预示着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待大寒一过,冬去春来,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01
大寒三候
Image by Freepik
一候鸡始乳:母鸡感受到春气,准备孵小鸡孕育新的生命。
二候征鸟厉疾:由于大寒时节天气寒冷,食物稀缺,鹰隼等猛禽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整个冰面变得非常坚固。
02
大寒养生四要点
Image by Freepik
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同时也是冬春交替的重要转折点 。想要在这一从冬到春的过渡阶段,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我们务必牢记以下四个要点:
睡宜早: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大自然万物收藏,人体也应顺应时节,注重“藏”与“养”。起居方面应注意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待日光,减少寒冷对身体的刺激,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的潜藏。
Image by Freepik
此外,还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清新空气的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环境中滋生细菌和病毒。
动宜慢:确保每天可以有30-60分钟的室外运动时间。建议大家选择一些如太极拳、慢跑、散步、瑜伽、踢毽子等舒缓的运动,在帮助舒缓身心,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同时,避免阳气外泄。
需特别留意的是,室外活动应选在白天太阳升起之后进行,避免寒气侵袭身体,同时,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预防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损伤情况。
头要暖:“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人体易受寒邪入侵,气血流行不畅,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保暖十分重要。
在中医看来,头部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则贯通胸背,而寒则是从脚生起,所以,头部、胸背、足部是重点保暖的部位。
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防止寒风入侵,晚上回家时多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心要平:大寒时节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加上季节的萧条容易使人产生失落、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多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改善情绪和提高免疫力。
另外,也可以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社交聚会,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缓解压力,愉悦心情。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03
大寒养生吃“三冬”
Image by Freepik
大寒时节,天气严寒,人体血管在寒冷刺激下会收缩,进而致使血压升高。与此同时,人们在这一时期的饮食往往偏向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这又容易引发血糖和血脂偏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冬日里的“看家三宝”——冬瓜、冬枣和冬甘蔗,便能发挥出重要作用 !
冬瓜:冬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帮助人体降低血糖、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守护血管健康。另外,冬瓜钾盐含量颇高,钠盐含量较低,对高血压群体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冬枣:冬枣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是维生素C,能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冬甘蔗:经过秋冬季节的积累,大寒时节的甘蔗甜度达到较高的水平,口感更佳。除此之外,作为一年中较为寒冷的时期,甘蔗中含有的丰富糖分,包括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同时对缓解气候带来的燥热感,补肺益肾,补血润燥,提神清热下气,也具有积极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冬甘蔗还是冬枣、冬瓜,一次性都尽量不要吃太多。
总而言之,在这个寒冷的大寒时节,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做好养生保健,保证充足睡眠,以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