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必需的生理需求,我们一天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相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相信您和家人、朋友们都会谈论过这个话题:睡觉老不老实。
其实每个人在睡着之后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会频繁翻身、手脚乱动,而有的人则是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一整晚都不怎么动弹,那么是什么造成不同的表现呢,到底哪一种更健康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会回答:“当然是因为睡着不舒服,才会翻身”。当然这种说法没有错,研究发现,当皮肤受到的压力超过微动脉压,脉压,即32 mmHg 时,会阻碍氧和营养物质输送至组织,从而导致组织缺氧、代谢废物蓄积和自由基产生,我们会感到不适,这种不适感会通过神经通路传送给大脑,大脑会做出相应的反射。
要知道,就算是睡着了,大脑也没闲着,也会根据各种信号的刺激而做出相适应的反应。哪怕是在睡眠的深睡眠阶段(最难唤醒的阶段),大脑也会每隔6~8分钟就出现一次“微觉醒”(mini arousals)。
“微觉醒”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它是在意识层面无法感知的觉醒,只是脑电图显示有短暂的觉醒特征。而这种微觉醒几乎总是与身体运动有关——可能是踢了一下腿,或者是翻了一个身。
先说答案:不一定,需要分情况看。
刚才说了,身体在睡着时出现肢体活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从人群数据上看,身体平均每晚的活动次数(包括翻身)可以达到 40~50 次。
如何判断“喜欢翻身、动来动去”是否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看白天状态。
所以,如果身边的人说你睡觉总是动来动去,同时,你在白天的状态也不好,比如容易犯困,容易累,情绪不稳,那么建议你早一点看医生。
先说答案:睡觉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可能代表着睡得更安稳、更好。
但如果睡觉时,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那么和床面接触的皮肤(尤其是骨头凸起处的)是容易受伤的,这种伤叫做“压力性损伤”。你一定听过褥疮这个词,其实,学术上更专业的说法就是压力性损伤。
一项针对健康成人的研究显示,在使用标准床垫的情况下,持续躺 2 小时不动就可能会出现皮肤红斑和缺血改变。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睡眠时真的可以做到持续整晚不翻身、一动不动,那么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大概率上也会发生“周身酸痛”这类难受症状。
读到这里,你一定发现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
对于睡觉时经常翻身的人,睡得好不好主要看白天的状态。只要白天的状态不受影响,那就不需要过多担心。
对于睡觉时,睡得很死,基本一动不动的人来说,通常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几乎没有人会睡觉时真的一动不动,只是睡姿相对安稳,翻身较少而已。这种情况下,是不大可能出现压力性损伤的。
来源:中国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