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是我们拥抱健康生活的基石,但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正承受着各种睡眠困扰带来的痛苦。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联合华为运动健康,发布了《2025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夜间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其中36-45岁群体的睡眠时长最短;65%的人每周都会遭遇睡眠困扰,主要表现为夜醒或早醒、入睡困难、夜间如厕频繁等问题,整体反映出我国居民睡眠质量不容乐观。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调查研究揭示,适量运动对提升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当每周锻炼时长增加至200-300分钟时,夜间清醒次数能够降至1.35次。但需注意,当锻炼时长超过300分钟,夜间清醒次数呈增加趋势。同时,随着每周锻炼时长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整体睡眠质量和主观满意度呈上升趋势。此外,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规律运动者相比于很少运动的人群,睡得更早,起得更早,失眠风险更低,睡眠质量则更高。
那么,既然运动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如此明显,那么运动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改善睡眠质量的?对于想要改善睡眠的人群而言,又该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运动?大家睡前可以做的既简单又相对安全的运动有哪些?本期内容,深睡小屋将一一为您解答。
一.运动如何改善睡眠?

Image by Freepik
1.通过对生物钟的调节:生物钟,就像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个 “隐形时钟”,调控着我们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节律,其中就包括睡眠-觉醒周期。规律的运动如同给生物钟上了精准的发条,帮助它更好地维持正常节律。长期坚持下来,身体就会逐渐适应这个运动节奏,进而带动生物钟更加稳定。每当到了适当的时机,生物钟就会“提醒”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从而为睡眠做好准备,让我们更容易在合适的时间入睡,并且睡眠过程更加稳定。
2.通过对体温的调节:已经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体温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体温下降0.5-1度可以促进睡眠,缩短入睡时间;体温若增加1.5-2.5度则可能会导致睡眠延迟。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代谢会加快,产热会增加,体温会逐渐升高。运动结束后,体温不会立刻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是会有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这个体温下降的过程会向大脑传递一种放松的信号,使人感到困倦,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3.通过对神经递质的调节: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更多血清素,血清素不仅可以改善情绪,让我们感到愉悦、放松,还能在夜间转化为褪黑素。作为人体天然的 “睡眠调节剂”,褪黑素能向大脑发送睡眠信号,帮助我们更快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同时,运动能促进多巴胺以及内啡肽分泌,内啡肽作为天然的焦虑缓解剂,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进一步帮助放松身心,提升人的活力,改善精神状态,为良好睡眠奠定基础,减少因焦虑导致的入睡困难和夜醒问题。
二.三种运动对睡眠的影响
1.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常见的有氧运动,在改善睡眠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有氧运动能够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环,让身体各器官得到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为良好的睡眠提供生理基础。二是运动过程中身体产生的适度疲劳感,如同给身体发送了渴望早点休息的信号,并促使我们在夜间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如果你坚持每周3-5次,每次约30 分钟以上的慢跑,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入睡变得更快,睡眠中的觉醒次数也明显减少。
2.抗阻运动:研究证实,抗阻运动在改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在今年1月份发表于《睡眠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抗阻运动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深度睡眠时长等方面有更显著的改善。抗阻运动通过刺激肌肉力量增长和身体恢复,不仅缓解了身体紧张,还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放松,调节体内褪黑激素水平,减少身体炎症反应,让人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而且抗阻运动的效果会随着坚持时间越长而越明显。不过,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坚持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3.身心运动: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运动,强调呼吸、意念与动作的配合,对改善睡眠有着独特优势。这类运动动作节奏缓慢柔和,能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肌肉紧张,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通过增强体内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身心运动可以释放情绪,缓解压力,让我们的精神状态更加平静、安宁,放松身体和大脑,为即将到来的睡眠做好准备,特别适合睡眠较浅、易焦虑人群。
三.科学运动注意三大事项
1.注意运动时间:研究表明,最佳运动时间是下午或傍晚。运动后,身体温度会持续升高,这种效果可维持数小时,到睡觉时体温刚好降低,更有助于入睡。而且这个时间段运动能避免睡前2-3小时剧烈运动而导致的过度兴奋。如果白天没时间,只能晚上运动,可选择在睡前1小时左右进行低强度、温和舒缓的放松运动。
2.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长: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疲劳。一般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30-60分钟为宜。对于刚开始想要通过运动改善睡眠的人,可从低强度运动入手,逐渐增加运动量。中等强度运动能让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220 - 年龄)的 60% - 70% 之间,此时身体微微出汗、心跳加速,能产生适度疲劳感,又不会造成极度疲惫。低强度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30%以下,同样对睡眠有促进作用。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可先从每天15-20分钟的散步开始,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3.注意运动规律:规律运动才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节奏和强度,持续发挥改善睡眠的效果。《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显示,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中规律运动者比很少运动者睡得更早、起得更早、失眠风险更低、睡眠质量更高。可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执行。只有长期坚持,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在运动的刺激下逐渐调整,生物钟更加稳定,神经递质分泌更规律,压力得到持续缓解,从而真正改善睡眠质量。
四.在家就能做的5种睡前运动
1.深蹲:模仿坐椅子的动作,膝盖不超过脚尖,这是锻炼下肢肌肉的一个经典动作。深蹲可以强化大腿前后群和臀部肌肉。睡前约4小时前进行3分钟的深蹲练习,不仅能够消耗掉白天摄入的多余能量,还能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为即将到来的夜间休息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2.墙壁俯卧撑:站在离墙约半臂距离处,双手撑墙,与肩同宽,缓慢屈肘,让身体向墙壁靠近,感受胸部与手臂发力,每组大概做10-15次,一共可以做3组,具体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来定。墙壁俯卧撑能有效锻炼上肢力量,还能提升心率,帮助身体释放压力,让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促进更快进入梦乡。动作超简单,新手小白也能做~
3.弹力带划船:需要准备一根弹力带,并将其固定在相对坚固的物体上。双脚踩住弹力带中间,双手握住两端,保持背部挺直,双臂向后拉,感受背部收缩,再缓慢放回。这项运动不仅可以很好的锻炼背部肌群,还能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为接下来的入睡做好准备。
4.臀桥:准备一个瑜伽垫,平躺在上面,然后双腿屈膝,双脚踩地,间距与肩同宽,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臀部发力,将身体向上抬起,直到肩、髋、膝在一条直线上,感受臀部和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然后缓慢放下。臀桥不仅能紧致臀部线条,锻炼盆底肌群,还能帮助释放身体的紧张感,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让你在夜晚能够更加放松,睡得更香甜。
5.哑铃推肩:准备一对重量合适的哑铃,坐在椅子上(或站立),背部挺直,核心收紧。双手握住哑铃,拳心向前,将哑铃举至肩部两侧。吸气准备,呼气时发力将哑铃向上推起,直到手臂伸直,略作停顿后,吸气缓慢放下哑铃。全程保持肩部稳定,不要耸肩。这项运动既能够锻炼肩部三角肌,又能让身体在运动后产生恰到好处的疲惫感,从而助力快速入睡,提升睡眠质量。
艾纳诗深睡小屋创新家庭睡眠解决方案

当然,若想改善睡眠质量,除了上述5种简单且相对安全、适宜在睡前进行的抗阻运动之外,睡眠环境这一影响人类睡眠本能的关键因素,同样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予以重视。毕竟,人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为睡眠创造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环境安静、昏暗且凉爽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以借助隔音窗帘、遮光窗帘、耳罩、耳塞、空调以及加湿器等设备,来满足这些环境需求。同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也不容忽视,它们能够为身体提供良好的支撑,进一步提升睡眠时的舒适度。
此外,科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高浓度的荷电粒子环境中时,更有助于睡眠。艾纳诗深睡小屋创新性地应用了全球首创的荷电粒子波技术,致力于打造以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的同时,提供独具特色的家庭睡眠解决方案。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有助睡眠频率的形式,与大脑睡眠慢波形成叠加和增幅,调节大脑深度睡眠稳态,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自然睡眠微环境。
原理展示:

在这样的睡眠环境中,人体各项机能能够实现正向循环。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居家也能实现个性化的睡眠调节方案,渐渐重新找回因各种因素而逐渐丢失的自然睡眠,逐步拥有自然而然进入甜美梦乡的能力,享受优质睡眠带来的身心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