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睡小屋-睡眠不好竟然是缺乏松弛感?
最近,《睡眠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亚洲人的睡眠排名“垫底”了。韩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全球11个国家的3万多人进行睡眠习惯监测后,发现与西欧、北美洲和大洋洲相比,亚洲人的夜间睡眠时间更短,入睡时间更晚,睡眠效率也较低。
而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中国民众也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其样本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十年前时间缩短近1.5小时。
那么为什么我们睡眠比其他大洲的人差那么多呢?其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缺乏松弛感。
你的生活中有松弛感吗?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没有。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想想你的生活就明白了。
我们每天经历的是巨大的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这些压力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深深的压制着我们,想要摆脱,而结果可能是越陷越深。
我们生活在一个“内卷”的社会,上学的时候卷成绩、工作后卷工资业绩、有了孩子之后卷下一代、上了年纪之后还会卷孩子的孝心.......卷来卷去的结果就是担子越来越重、放松时间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思虑过多也会让我们处于紧绷,想得越多则烦恼越多,就越难出现松弛感
缺乏松弛感会影响睡眠,主要原因在于它妨碍了身体和心灵的放松过程,而放松是进入深度睡眠的先决条件。以下是具体的原因分析:
身体和精神的紧张状态:当身体和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神经系统会持续保持活跃,这导致人们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紧张状态会使身体释放压力激素,如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导致浅睡眠或频繁醒来。
肌肉紧张:缺乏松弛感常常导致肌肉紧张和僵硬。紧张的肌肉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还会限制身体的自由移动,这进一步影响睡眠的舒适度和深度。
焦虑和压力感:如果人们在睡前感到焦虑或压力大,这些负面情绪会干扰睡眠。缺乏松弛感可能加剧这些情绪,使人们更难放松并陷入深度睡眠。
呼吸问题:当身体不够松弛时,呼吸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浅短或不规律的情况。良好的呼吸是维持身体平衡和放松的关键因素,对于深度睡眠至关重要。
提升松弛感、改善睡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调整。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提升松弛感、并改善睡眠质量:
培养良好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对待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学会放松:通过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支持和建议。
放松身心:
深呼吸与冥想:尝试进行深呼吸练习或冥想,有助于降低身体的紧张度,放松肌肉和心灵。
温热浴:睡前进行温水浴或足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身心。
避免过度思考:睡前避免思考过多的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放松和休息上。
调整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持每天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帮助调整生物钟,使身体适应规律的睡眠模式。
避免不良习惯:减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尤其在睡前几小时内。
适量运动:白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消耗能量,提升晚间的松弛感,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安静:消除噪音干扰,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来创造一个宁静的睡眠环境。
调整温度和光线:保持卧室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使用遮光窗帘或调暗室内光线,以模拟自然的睡眠环境。
舒适的床铺: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垫、枕头和被子,确保睡眠时身体得到充分的支撑和放松。
营造适宜睡眠的微环境:研究发现,当我们处于荷电粒子微环境中,能够使得入睡到深度睡眠所需时间短,慢波睡眠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