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也如影随形,越来越多人被睡眠问题纠缠。不管是被动加班还是主动娱乐,熬夜晚睡成了许多朋友的常态。长期熬夜,就像持续从身体的 “能量储备库” 中过度支取,人的气血自然会越来越亏虚。而气血是人之根本,充足的气血与通畅的经络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石。一旦气血不足,身体各项功能就会随之衰退,对身体健康不利。那么,熬夜之后,如何补救流失的气血?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损耗气血呢?深睡小屋携科技的力量邀您一起来看!
一.长期熬夜消耗气血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各个脏腑器官在不同的时间段各司其职,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
中医理论认为,夜间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调养的黄金时期。从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间。此时,人体应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肝脏顺利排毒、藏血以及胆经的通畅。若长期熬夜,胆经无法正常疏泄,肝经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就无法正常发挥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气血的化生和储存自然受到影响。
而且,熬夜时人体仍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多,这无疑加重了身体的负担,气血在无形之中被大量损耗,如同一个不断漏水却又没有及时修补的水桶。
二.熬夜后,提醒你气血或已受损的6大身体信号

Image by Freepik
常常感到浑身乏力,没有精气神儿,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疲惫不堪。白天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变得迟钝,整个人仿佛被一层 “迷雾” 笼罩,提不起劲来。
气血充盈时,人的面色红润有光泽,而熬夜后气血不足,面部肌肤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变得脸色暗沉、发黄,甚至出现色斑。皮肤也会失去弹性,变得粗糙、干燥,毛孔粗大,仿佛一下子老了好几岁。
气血不足会使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眼白颜色发黄或有较多血丝,眼睑下垂、松弛;表现在头发上则是干枯毛糙、发黄分叉,容易断裂和脱落,而且生长缓慢,发量逐渐减少。
气血亏虚,不能养心,心神失养会使人睡眠浅,容易惊醒,多梦,难以安睡。即使睡眠时间足够,醒来后也感觉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依旧困倦。
身体抵抗力下降
气血是人体抵御外邪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熬夜导致气血不足,身体的抵抗力也随之降低,容易感冒、咳嗽,伤口愈合缓慢,且各种慢性疾病也可能趁虚而入。
除此之外,女性朋友们因为生理特点不同,会更容易受到气血亏虚的影响。尤其是处在经期的朋友,气血本就有所消耗,如果此时再熬夜,会加重气血不足情况,容易出现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减少、痛经等问题。
三.如何补救熬夜后受损的气血?
饮食调理:人体的气血主要由脾胃运化五谷之精微而来,因此,在熬夜后,通过饮食的调养来养护气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食用红枣、红豆、桂圆等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食物来达到补充气血的作用,像黑芝麻、猪肝、菠菜、黑木耳等食物,富含铁元素等营养成分,也有助于促进造血,改善气血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专业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制作一些补气血药膳来温中补血。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像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有氧运动,动作舒缓,能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流通到身体各个部位。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下来,能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规律作息:尽量在晚上23点前睡觉,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即使周末也不要过度熬夜或睡懒觉,让生物钟保持稳定。长期坚持规律作息,身体的气血才能逐渐恢复。

在睡前可以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睡前习惯以及营造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为更快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铺设条件。
另外,研究表明,当人置身于高浓度的荷电粒子环境中,情绪可以得到放松,身体机能可以得到恢复,睡眠节律可以得到改善。深睡小屋家居环境健康睡眠系统便致力于打造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应用全球首创的荷电粒子NAI芯片(模块)、荷电粒子波调谐模块等原创关键核心技术,营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睡眠微环境,在这个环境内,人的身心逐渐放松,为有睡眠困扰的人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提供新物理学辅助深度睡眠方式,回归本能良好睡眠。
适当午休:对于熬夜后的人来说,午休尤为重要。中午进行控制在30分钟以内的午休,能有效缓解疲劳,补充精力,帮助身体恢复元气,对气血的调养也会有积极帮助。
穴位按摩:像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天花3-5分钟的时间按摩一下,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气血的生成。
四.日常会使气血受损的其他行为
边吃饭边看视频:想不到吧?99.9%的人几乎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却在悄悄伤害自己的气血!边吃饭边看视频伤害气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吃饭时,脾胃在消化食物,如果此时在看视频,那么气血就需要濡养眼睛,脾胃所需要的气血就会出现不足,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头脑昏沉等情况。
长期久坐不动:尤其是上班一族,早晨到了公司之后除了接水、上厕所、吃午饭的时间,基本就是一坐一整天,下班回到家吃完饭后也懒得动,缺乏运动,身体的气血就像一潭死水,无法顺畅循环。新陈代谢变慢,气血没办法滋养全身,肌肉松弛,身体越来越虚。
长期盯着电子屏幕:中医认为 “久视伤血”,眼睛与肝脏密切相关,肝开窍于目,肝藏血。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会使眼睛过度疲劳,从而消耗肝脏的气血,导致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
偏好生冷辛辣食物:过多食用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影响脾胃运化,使气血生成不足;辛辣食物则容易生热化火,灼伤津液,导致阴血亏虚,同时也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都会损耗气血。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身体持续处于疲劳状态,气血消耗大且得不到及时补充;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如过度思考、焦虑等,会导致心脾两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化。
过度节食减肥:一些人为了追求快速减肥,采取过度节食的方法,这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气血生化无源。长期如此,气血自然亏虚,不仅体重反弹,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情绪波动大:中医讲 “百病生于气”,长期的情绪压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脏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就会受阻,进而导致气血亏虚。
除了长期熬夜会消耗我们的气血外,生活中一些我们不以为意的事情其实也会对气血造成损伤。了解这些后,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气血。如果面对一些迫不得已,无法拒绝的行为,后续记得通过饮食调理、适度运动、适当午休、穴位按摩等方式及时补充,尽快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