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一项复杂的生理过程,蕴含着无数的奥秘,也衍生出形形色色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奇妙经历::坐公交车时,前一秒还神清气爽,上车没一会儿就开始犯困,甚至睡着后还会在某一瞬间猛地惊醒,发现自己马上就要到站了。这种经历是不是似曾相识?那大家有没有深究过,为什么人在坐车的时候特别容易打瞌睡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寻这背后的秘密。
一.人为什么会犯困?

Image by Freepik
在弄清楚坐车易瞌睡的原因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人犯困的底层逻辑。从生理层面来说,当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持续活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种叫做腺苷的化学物质。腺苷会逐渐在大脑中积累,它就像一个 “困倦信号发射器”,随着腺苷浓度的升高,它与大脑中的特定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某些神经元的活动,最终让我们产生困倦感,促使我们去休息。好让身体和大脑得以恢复能量。
除了腺苷的作用,生物钟这个身体内的 “天然时钟” 也在犯困这件事上起着关键作用。生物钟调控着我们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节奏,包括睡眠 - 觉醒周期。在一天当中,生物钟会在特定的时间段让我们感到困倦,比如午后和晚上,这是身体在按照生物钟的指示,提醒我们该休息了。
二.坐车时容易打瞌睡的原因

Image by Freepik
坐车时,车辆的行驶过程存在一定的节律性。车辆匀速前行时,会产生持续且规律的震动,这种震动会通过座椅传递到我们的身体。就像婴儿在摇篮中会因为轻轻的摇晃而入睡一样,身体接收到这种规律性的刺激后,会让大脑误以为处于一种放松、安全的状态,从而发出困倦的信号。而且,车辆行驶时的低频噪音,像发动机的嗡嗡声、轮胎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等,也具有一定的节律性,这种单调的声音不断传入耳中,会对大脑产生一种 “催眠” 效果,使我们的大脑活动逐渐减缓,进而引发困意。
车内的环境通常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升高。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影响我们大脑的氧气供应,导致大脑缺氧。大脑一旦缺氧,就会变得昏昏沉沉,反应能力下降,困倦感随之而来。而且,要是车内温度过高,我们的身体会感觉燥热难耐,整个人变得慵懒无力,进一步加重了困倦的程度。另外,车内相对安静、昏暗的环境也会给我们的大脑传递 “适合休息” 的信号,让我们更容易产生睡意。

Image by Freepik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然而,当我们安稳地坐在车上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不需要像走路或工作时那样集中精力。我们的大脑进入了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能量去处理外界复杂的信息。而大脑在放松状态下,会更倾向于进入休息模式,困倦感也就更容易袭来。而且,坐车时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虽然看似丰富,但实际上大脑对这种重复、无特定意义的视觉刺激会逐渐适应,进而减少对其的关注,这也使得大脑进入一种相对 “闲置” 的状态,为犯困创造了条件。
有些人可能从小就有坐车睡觉的经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一旦坐上交通工具,大脑就会自动启动 “睡眠程序”,认为在这个环境中就应该睡觉。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了在特定的时间段休息,比如午休时间。如果坐车的时间恰好处于我们习惯的休息时段,那么即使平时没有坐车睡觉的习惯,也很容易在这个时候犯困。

Image by Freepik
综上所述,人在坐车时特别容易打瞌睡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了解了这些原因,下次再坐车时我们或许就能更好地应对困意,享受更舒适的旅程。你在坐车时还有哪些有趣的睡眠故事呢?有没有因为睡着坐过车的经历?快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